广财学子三下乡——石炮台畔真架势,广财学子绘新妆
为传承华侨文化,彰显青年担当,7月13日至17日,广东财经大学潮韵石光实践团深入汕头市石炮台街道华侨新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主题墙绘活动,用艺术活化历史记忆,让华侨文化在社区场景中焕发新彩。
一、以画为媒,传承侨乡文化
此次墙绘创作的灵感,源于实践团成员对华侨新村别墅群背后故事的深刻触动。汕头市石炮台街道华侨新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的别墅群承载着百年侨乡的记忆,见证了华侨先辈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也凝结着他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是汕头华侨文化的重要印记。
图为石炮台街道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述华侨故事
百年侨乡的奋斗史、异国他乡的乡愁情,让团队萌生了用艺术语言传承侨文化的想法。结合石炮台街道的需求,实践团多次研讨,确定以红头船象征华侨出海闯荡的勇气,以潮剧脸谱展现地方艺术魅力,以红桃粿传递民俗温情,每个图案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寓意,既体现了文创巧思,又彰显了历史传承的时代主题。
上图均为墙绘图案样图节选
二、克服困难,坚守创作初心
七月的汕头侨乡,天气变幻莫测。高温时气温几乎达到40度,墙面发烫,实践团成员顶着烈日作业,汗水浸透衣衫仍专注勾勒线条,他们采取轮流作业的方式避免中暑;突遇雷暴雨,大家便迅速收好颜料工具,雨停后立刻检查墙面状态,重返岗位确保进度不受影响。
图为实践团成员顶着烈日铲除青苔
图为实践团成员刷底漆
绘制前期,为让墙绘更贴合墙面、持久保存,成员们先仔细铲除墙面上的污垢与青苔,再统一涂刷乳胶漆打底,为后续创作打下坚实基础。绘制过程中,从铅笔轻描的初稿勾勒,到黑色颜料细致的线条深化,再到丙烯颜料层层叠叠的色彩填充,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专注与巧思。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图案勾线
图为实践团成员分工上色
实践团还倾听街道意见,针对图案比例、色彩搭配等细节反复调整优化,力求让墙绘既符合艺术审美,又贴近侨乡居民的情感共鸣,引发大家爱国爱乡的情感共鸣。完成主体创作后,成员们特意为墙绘做了封层处理,让这份文化印记得以长久留存。
图为实践谈成员讨论图案细节
图为实践团成员增添图案细节
三、墙绘焕彩,文化落地生根
即便遭遇诸多突发状况,团队仍坚持按标准工序推进,最终按时完成全部绘制,一幅幅融合历史厚重感与艺术美感的墙绘在华侨新村的街巷间完整呈现。
上图均为墙绘结果展示
这些墙绘不仅成为华侨新村的新景致,更拉近了居民与华侨文化的距离。居民们主动为创作团队提供休息便利,是对这份文化墙绘的认可与支持。
石炮台街道工作人员评价道:“这些墙绘让华侨文化从文字记载变成了可视可感的画面,既美化了社区环境,更让文化传承有了新的落脚点。”潮韵石光实践团则表示,墙绘虽已完成,但它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使命仍在延续,未来将继续探索艺术赋能文化传承的更多可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石炮台街道工作人员合照
当最后一笔色彩落下,原本单调的墙面变成了讲述侨乡故事的“文化长廊”。潮韵石光实践团用画笔连接起历史与当下,让华侨文化在新时代的社区里焕发新的光彩,也让这段充满汗水与温情的实践经历成为团队与侨乡居民共同的珍贵记忆。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