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科技大学“中护传承,医路安康”实践团深入洛阳市王莽村、叶沟村、曙光医养中心、龙腾社区、兴隆花园社区等20余地,聚焦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开展中医药文化宣讲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沉浸式体验、趣味互动、急救培训等形式,让千年中医药智慧“活”起来,累计服务群众超800人次,发放调查问卷300余份,获得广泛好评。
图为“中”护传承,医路安康”实践团合影(韩贝儿 摄)
一、创新形式,让中医药“潮”出圈
在中医药文化宣讲过程中,实践团以《长工的兔子》等中医经典故事为引子,结合中药材展示,让居民通过“看、摸、闻”等方式直观感受中医药的魅力。另外,团队将中医穴位拍打编成“五窝拍拍歌”,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引导居民进行自主保健,这一创新形式得到了居民们的称赞,他们表示“既好玩又实用”。除此,团队还设计了“中药猜猜猜” 互动游戏。小朋友们通过触摸来辨识常见药材,团队成员则结合实物讲解这些药材的功效,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活动结束后,居民们纷纷表示:“以后多来办活动!” 还有居民主动询问:“能不能把这些药材功效写下来让我带回去?时间长了怕忘了。”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讲解中药的功效及特点(韩贝儿 摄)
二、精准服务:传递中医药温暖
随着实践活动的推进,对于老年群体,实践团开设“中医经络课堂”“五禽戏带练”等活动,重点宣讲了刮痧、艾灸等实用中医技术,服务台还增设血压监测服务,提供一对一健康指导,从而帮助老年人缓解关节疼痛、改善睡眠质量。82岁的李奶奶在接受穴位按摩后笑着说:“以前觉得中医难懂,今天学了几个穴位,自己也能按,真方便!” 实践团的努力不仅提升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更让中医药的智慧深入人心。
图为团队成员为老人讲解手指经络操(韩贝儿 摄)
三、数据指引,探索科普新方向
团队对回收的300余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了三个关键点:
1.认知缺口:仅 30.52% 的受访者能系统阐述中医理论,近半数受访者仅听过相关名词,中医理论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
2.形式偏好:35.74% 的受访者青睐“趣味互动游戏”,另有相同比例的人群选择“沉浸式体验”,传统讲座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3.传播渠道:66.67% 的受访者倾向于通过社区活动了解中医药知识,65.86% 的受访者偏好短视频平台,这表明“线上线下结合”的传播策略更为有效。
基于数据指引,实践团计划未来结合短视频平台,制作系列趣味科普视频,涵盖中医理论和实用技巧;同时继续开展社区互动活动,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的科普模式;依托中医药博物馆,开展系列文化讲座,邀请专家深入浅出讲解“子午流注”等传统理论;结合现代科技展示阴阳、脏腑研究进展,让居民亲身体验中医药的魅力以提升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率和受众参与度。
图为团队成员与居民探讨中药功效(韩贝儿 摄)
四、社会认可,期待长效推广
健康宣讲中的心肺复苏培训及血压监测服务尤其受群众欢迎,龙腾社区负责人高度评价:“结合急救知识的中医药宣讲,既实用又新颖,居民真正学有所获。”实践团的创新举措不仅赢得了社区认可,更激发了居民对中医药的浓厚兴趣。团队指导老师表示:“中医药不仅是千年智慧,更是现代健康生活的指南针。我们的使命是让它跨越时空,融入日常。”
图为团队队长为村民测量血压(韩贝儿 摄)
薪火传岐黄,青春践初心。这支年轻的团队用创新与热忱,让千年中医药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从社区到乡野,从理论到实践,他们既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期待这份传承之光照亮更多角落,让中医药智慧真正融入现代生活,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作者:实践团成员 王逸云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