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
您的位置:中教网 > 教育头条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5年09月03日 09:31   来源:网络   浏览量:4060   会员投稿

陈翔 郭筱桠 米航 高晨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蒲公英实践团于2025年8月3日至5日赴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所在地,开展以“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红色教育、村校共建等形式,探索革命老区发展新路径。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队首日抵达赤岸村标志性工程——漳南大渠。这条由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民于1942年修建的近15km的“将军渠”,在1944年4月,漳南大渠胜利通水,清漳河南岸8村3500亩旱地变为水浇田,1000多户人畜饮水得以解决,群众结束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这条水渠至今仍滋养着千亩良田。队员们结合水利专业特长,沿渠考察灌溉系统、防洪设施及智慧监测设备。“水流南山头,吃饭不用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留”这首歌谣仍流传在赤岸村。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实践队参观了刘伯承办公室与战时指挥中心,并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重大军事活动。队员们注意到,该师在抗日战争期间共歼灭日伪军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为抗战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段历史不仅彰显了忠诚与献身的精神,更成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教育素材。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刘邓首长和一二九师为赤岸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资源,村委积极推动红色文旅发展,实践队于8月4日至5日与村党支部书记张海魁进行了深入座谈,详细了解了赤岸村的文旅项目成果,并提出共同筹建新媒体短视频账号的建议,张书记表示支持。经过讨论,团队递交了相关建议书,标志着新媒体宣传平台的正式启动。实践队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刘邓的红色故事将广泛传播,赤岸村的文旅事业将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促进赤岸村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实践。通过专业调研与实际操作,实践队对当地资源进行了全面评估,预计未来将为赤岸村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持续支持。队员们一致认为,只有将红色基因与现代乡村建设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深入传播,为新时代的青年培养红色信仰与责任感奠定基础。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